指尖上的无棣:当小城遇见互联网浪潮
在渤海湾南岸的鲁北平原上,有一座名为无棣的千年古县。这里曾因“海上日出初光先照”得名,如今却因一个名为“无棣在线”的数字平台,让这座小城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。

清晨6点,卖豆腐脑的老李会先打开手机里的无棣在线,查看今日菜市场最新鲜的蔬菜价格;7点半,送孩子上学的张女士通过平台实时查询校车位置;9点钟,刚毕业回乡创业的小王在“人才招聘”板块发布了招聘电商运营的启事……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正通过一个平台与30万无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。
无棣在线诞生于2015年,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本地信息发布网站。创始人刘志刚是个土生土长的无棣人,他在外地打拼多年后返乡,发现家乡人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停留在口耳相传和张贴告示的阶段。“为什么不能让乡亲们像大城市一样,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?”这个简单的想法,成了无棣在线最初的故事起点。
平台最初只有三个板块:招聘求职、二手交易和本地新闻。让人意外的是,上线第一个月就收获了2万用户。卖农产品的老农学会了在网上发布供货信息,餐馆老板通过平台找到了合适的厨师,甚至还有年轻人通过“相亲交友”板块找到了人生伴侣。这些真实的故事,让团队看到了平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信息传递,更在于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。
随着用户量的增长,无棣在线开始深度融入小城肌理。平台开发了“智慧公交”系统,让每辆公交车都装上GPS定位器,居民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车辆实时位置;“菜价查询”功能连接了全县12个农贸市场,每天更新300多种农产品价格;“便民服务”板块整合了全县100多家商户,从家电维修到管道疏通,一键呼叫即可上门服务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疫情期间的表现。当城市按下暂停键,无棣在线却加速运转。平台紧急上线“无接触配送”系统,组织200多名志愿者为隔离居民配送生活物资;开通“在线问诊”功能,连接县医院医生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;甚至还开发了“农产品助销”通道,帮助因疫情滞销的农户卖出50多吨农产品。
那段时间,平台日活用户突破10万,真正成为了无棣人的“数字生命线”。
如今的无棣在线,已经成长为集信息、服务、社交、电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但最珍贵的不是技术有多先进,而是它始终保持着小城特有的温度。在这里,你能看到七旬老人在子女帮助下学习使用手机查询公交线路;能看到留守儿童通过视频功能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见面;还能看到社区网格员通过平台为独居老人定期送去关怀。
连接之外:数字平台如何重塑小城生态
如果说无棣在线的上半场是做连接,那么下半场就是在连接的基础上,深度参与和重塑小城的生活生态。这个转变始于对“互联网+本地生活”的更深层次思考——技术不应该只是工具,更应该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催化剂。
在经济发展层面,无棣在线打造了“本土品牌孵化计划”。无棣金丝小枣、渤海黑牛、草柳编等传统特产通过平台走向全国。王家庄的枣农老赵就是受益者之一,他种的金丝小枣过去只能卖给本地商贩,价格被压得很低。现在通过无棣在线的电商平台,他的枣子直接卖给终端消费者,价格提高了30%,还积累了2000多个忠实客户。
平台还组织电商培训,教像老赵这样的传统农户学习网店运营、直播带货,目前已经孵化了50多个本土电商品牌。
文化生活方面,无棣在线成了传承地方文化的数字阵地。平台开设“无棣记忆”专栏,邀请老人讲述古城历史故事,年轻人录制方言短视频,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教学过程。去年重阳节,平台策划的“寻找无棣老照片”活动,收集了1000多张从民国至今的老照片,线上展览观看量突破20万次。
这些数字化的文化保存方式,让古老的县城记忆在新时代得以延续。
社会治理层面,无棣在线与县政府合作推出了“智慧城管”系统。居民发现井盖缺失、垃圾堆积等问题,拍照上传后自动定位并派单给相关部门,处理进度实时可查。这套系统运行一年来,共处理了6000多件民生小事,平均处理时间从原来的3天缩短到6小时。县委书记在调研时说:“无棣在线成了我们倾听民意的‘数字耳朵’,解决民忧的‘高速通道’。
”
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方面的探索。无棣县有500多个自然村,很多偏远村庄信息闭塞。无棣在线开发了极简版APP,字体更大、操作更简单,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使用。还在每个村设立“数字信息员”,教村民使用平台查询惠农政策、看病预约、出售农产品。
西小王村的老刘就是通过平台学会了视频问诊,再也不用每次咳嗽发烧都往县医院跑了。
面向未来,无棣在线正在规划更加智能的服务升级。基于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,推送个性化的生活信息;开发AR实景导航,让外地游客也能轻松找到藏在巷子里的老字号;建设社区互助网络,鼓励邻里间的技能交换和时间银行……这些规划都围绕一个核心:让技术更有温度,让连接更有深度。
从信息桥梁到生活伴侣,无棣在线用7年时间完成了一场精彩的数字化蜕变。它或许没有一线城市平台的庞大流量和雄厚资本,但却有着最珍贵的东西:深入骨髓的本土情怀和与人贴近的温度。在这里,科技不再是遥远的概念,而是具体到每天能准时坐上公交、快速找到修理工、方便卖出农产品的实在体验。
这或许就是数字时代小城智慧的最佳注解——技术终将退居幕后,温暖永远留在台前。
